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洋思中学教育考察团赴南京参观学习
2019-12-02 16:55:21   来源:   点击: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素养,提升育人水平,1128-29日,洋思中学教育集团由38位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代表组成的教育考察团在教务处主任高正国的率领下,赴南京参观学习。集团总校长曹伟林亲自送行,并殷殷叮嘱大家珍惜机遇,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注意安全。


01参观南京三中文昌初中




▲大家在三中合影留恋

古城南京一改连日的阴雨严寒,阳光暖照,温度宜人。考察团一下车就来到南京三中文昌初中,她是南京三中的初中部,始建于1902年,至今已有117年的历史。学校以德性宜笃实、知识宜富实、身体宜健实为校训,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该校担任6年校长。学校的无线电台、女排、合唱、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尤其是三中女排,更是培养出了赵蕊蕊、张常宁等体坛名宿。

在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刁亚军和文昌初中校长唐红的热情陪同下,考察团参观了学校整洁雅致的校园环境,百年老校浓郁厚重的文化氛围,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在学校精心安排下,全体人员聆听了四场微讲座。




▲戴倩为大家做讲座




▲全体学习人员认真聆听

南京市德育优青戴倩以《顺其自然,静待花开》为题,与大家分享了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一些思考与感悟。她从以爱促“进”;赏识优点、积极期待;打造适合后进生转化的班级小环境;发挥集体运动的育人功能;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形成家校合力等方面畅谈了自己的班级管理艺术。她说,跳出对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对学生的成长不是坏事;后进生可以慢,但不可以停,永远不能掉队。这些观点对大家颇有启发。




▲仇恒光为大家做讲座

初三年级长仇恒光作《凝聚团队力量,培养规矩意识》讲座,他从如何加强制度管理、如何协调多方力量、如何在效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团队建设的许多妙招。他认为,心在一起,才是一个团队!




▲王龙为大家做讲座

德育处王龙作以《成长的幸福》为题谈了该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他从班主任建设的目标、措施两方面谈了学校班主任团队建设中许多成功经验:建章立制,保障队伍建设的规范化;立体培训,推进队伍建设的专业化;以评促建,提升队伍建设的品质化。这些理论,从宏观上构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框架,有效促进了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谷大伟为大家做讲座

德育处谷大伟主任畅谈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以活动为载体,以创建为抓手》。他详细介绍了学校的系列活动:爱心节、合唱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爱心节,其实就是美食节,所得的5-10万元收入,学校用一部分来资助校内的低保生。科技节,主要是无线电通讯,与国际空间站对话,学生用英语与宇航员交流,这既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又有利于思维敏捷度的提升,中央四套《环球时讯》曾对此作了专门报道。该团队曾于2014年南京青奥会期间分别应邀赴北京飞控中心和载着蛟龙号的科学考察船,成功实现青奥火炬太空、深海传递。体育节是该校的传统节日,以排球为主要项目。该节日的开展,保证了三中女排的长盛不衰,今年三月她们再次为国出征,第六次获得世界中学生U15排球比赛冠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该校还努力打造以学生自主管理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晨会、班级常规考核、校园广播电台、各种主题活动的主持、学生社团建设等全部由学生承担,充分给予学生展示的空间、机会和平台,使学生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谷大伟强调:能让学生做的,老师就不要做了。所以,文昌初中一直践行让学生来管理学生,让学生来激励学生。

谷大伟认为,学校不是乌托邦,学校不是万能的,需要借助外部的力量。这样,一方面减轻学校负担,一方面也会降低很多风险。该校与区法院、检察院、关工委、社区等部门保持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多次邀请相关部门进校开展有关法律知识、安全教育、家长学校等专题讲座与活动,拓宽了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风尘仆仆,马不停蹄地连续听了四场讲座,累不可避免,但对知识更新的渴望扫去了考察团成员的疲惫。走一走,喝杯茶,继续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聆听,拍照,记载,并在休息间隙与讲座领导积极交流,大家觉得这样才能不负此行。

讲座结束,考察团还参观了设置于该校的秦淮区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陶老师”工作站秦淮分站并观摩了学生的小乐器表演。




▲大家参观心理健康辅导站




▲大家观摩学生的小乐器表演


02参观中国科举博物馆

下午,考察团一行来到中国科举博物馆江南贡院,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之旅。




▲中国科举博物馆入口处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古最好的拔取真才的制度。”这里讲的“中国的考试制度”主要是指科举制。

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鼎盛时期,占地面积约30余万平方米,考生号舍多达20644间。明清两代全国一半以上的官员均出自于此,被称为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在江南贡院遗迹基础上建成的中国科举博物馆,将成为中国科举文化的展示中心、科举文物的保护中心和科举制度的研究中心。考察团跟着讲解员,瞻仰了贡院昔日的最高建筑、严肃的考官所在之地——明远楼,走过了三元及第牌坊楼,沿着鱼鳞瓦片铺设、寓意鱼跃龙门的地面,抚过蔚为壮观、竹简堆砌、寓意科举艰辛的墙面,来到地下四层,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开始,逐一了解了科举制度兴起、发展、消亡。两个多小时的学习,再次站到地面,西斜的阳光照射到身上时,大家才恍然出梦,唏嘘不已。

03参观南京市钟英中学

29日上午,考察团来到南京市钟英中学。该校始建于1904年,校园呈一校三部格局:学校北部校区原是清末曾公祠(祭祀曾国荃的祠堂,曾国荃为曾国藩九弟),中、南部校区为教学区。百年老校,英才辈出,曾走出两弹元勋任新民、国学大师钱穆,培养出吴良镛、陈清如等十名院士。




▲大家在“曾公祠”正门处合影留念

考察团一行在刁亚军、钟英中学校长蔡小保的带领下参观了虽经百年风雨但仍花树葱茏、环境清幽、散发出浓郁古典风格的“曾公祠”,感受到学校以“曾公家训”为德育建设抓手的古朴文化氛围。

随后,在学校报告厅全体人员观摩了一场主题班会,聆听了两场报告。




▲黄敏给大家展示主题班会

钟英中学团委书记、八(14)班班主任黄敏给大家展示了一堂主题班会《青春告白祖国》。学生们在黄老师的引领下,从“1949年与2019年国庆阅兵式的不同谈身边人和物的变迁;从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了一生的科学家和平凡的人谈身边各行各业为祖国的建设默默付出的人和事。最后,学生联系自身谈当代中学生如何爱国,如何为祖国作贡献,明确:正是每个“1”的努力,成就了壮丽的新中国。黄老师娓娓道来,学生们情绪激昂,报告厅里所有人热血沸腾,掌声不断。




▲蔡小保为大家做专题讲座




▲大家认真聆听

钟英中学校长蔡小保作《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专题讲座。蔡小保从学校德育实践活动实施途径、设计原则谈起,具体介绍了一日常规管理:早上一到校就将作业交在教室外面,交完作业再进班,一进教室就读书,早读有目标,目标有检测;中午能讲能写——每周二、四初一学生讲“曾公家训”、初二讲四大名著、初三学生午间小练,一、三、五学生统一练字;晚上“爱的摆渡”。

蔡小保着重介绍了学校文化育人特色活动:“三月学雷锋”“四月义卖”“五月中考誓师”“六月歌赛”“九月科技节”“十月学农和体育节”“十一月校园艺术节”和师生假期系列活动“雏鹰小队”和“志愿者服务”。

他提到,学校将义卖所得静悄悄地资助贫困生,人均1000-2000悄悄送到学生家里,帮助别人,不留名,不留下痕迹,大家都为这种真正的爱心动容。

他提到,学农活动时,老师们陶艺比赛,让学生给老师的作品解说。丑丑的作品,孩子们还要想方设法地夸奖,只因为在孩子心中自己的老师是最棒的,这样师生关系怎能不和谐?大家都为这种教育的慧心微笑。

他提到,学校给中考优秀学子发奖学金,发奖地点放在江南贡院,穿状元服。给表现优异的学生发奖品,奖品是莴苣、甘蔗等,简单的食物,因为是奖品而意义非凡。看着照片中孩子们高举莴苣满面笑容犹如高擎奖杯,大家都为这别具的匠心点赞。

他提到,春秋游时,午饭后举行放风筝比赛、定向越野,这样孩子有事做,就不会出安全事故。穿插德育活动,让学生得到乐趣,提高品位。大家都为这可贵的细心默叹。

蔡校长说,德育实践活动最根本的原则是“走心”,要给学生留下点永恒的记忆!这句话竟与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老师多年前在学校对大家的告诫“教会孩子做人远比教会他知识重要,多教给孩子一些终身难忘的东西,思想上的,道德上的……”穿越时空的隧道,叩出了同样的回响!




▲周发勇给大家做德育讲座

钟英中学德育处主任、优秀班主任周发勇从谷歌办公室不让员工千人一面的企业文化谈到班级文化,以《深挖校本课程,提升班级品质》为题详细介绍了学校德育特色、校本课程——《爱的摆渡》。爱的摆渡,其实质是家校联系本,早期作用是记作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作用,加入了“班训”“班徽”“班歌”“我的优点”“我的目标”等项目,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目标意识;加入了“钟英以你为荣”,用优秀的学子榜样激励学生;加入了“微记”——基于学生学业负担和本人学科特点,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下50字左右的日记,或命题,或自由撰写。由于篇幅短小,故得名《微记》,目的是建立行动统一、思想创造的智慧型班集体。本子虽小,却能密切家校联系,培养集体意识,养成读书习惯,提升意志品质,以爱的名义将学生摆渡到成功的彼岸。

孔子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此次南京考察学习之旅,就是一次难忘的知不足、自反之旅。学习时间虽短,但关于学习的思考却仍在继续,关于学习的实践才刚刚开始!

 

图:杨明

文:朱晓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