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经 典 为 伴 ———浅谈读名著
2017-04-25 09:05:08   来源:   点击:

 

与 经 典 为 伴

2014年12月17日 08:01:19来源:芦南初中 徐海武访问量:288次 作者:峤钟
       前年,我在县城初中参加了一次《小石潭记》同课异构语文教学比赛,当我在介绍作者时顺便问及“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时,课堂上竟没有一个人能答得上来。最近,在本校一次九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当我问到《红楼梦》一书共有多少回时,居然无人知晓。由此,我感慨万分,我在想:为什么现在的中学生对名家、名作知道得这么少?为什么大家不愿多读经典名著呢?是现在的中学生没有时间,还是古典名著已经过时,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现在很多人不读名著,究其原因,自然与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喧嚣浮躁的大背景分不开,但具体到学生身上,又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客观上讲,一是作业负担重,使中小学生没有更多时间阅读名著;二是即使有闲暇,也都是在看电视、上网聊天或读些动漫书,或看《哈里•波特》之类轻松有趣、富有刺激性的读物。主观上讲,人都有好逸恶劳、避重就轻的本性,不愿在经典名著上耗时费力,动脑思考。一般的名著篇幅都较长,往往使人望而生畏,且有些名著所写内容距现代生活遥远,给人陌生感,激发不起阅读兴趣。但是中小学生不爱读名著,也和对名著及其特点不了解有关。
       那么,何谓名著?名著又有些什么特点呢?
       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流传的文字作品。西方有一个很著名的说法,叫做:书中之书。也就是说,这些书应该是人类灵魂与心灵的结晶与象征,代表着人类灵魂与心灵的深度与厚度,更代表着人类灵魂与心灵的高度。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艺术发展道路上的丰碑,它以生生不息的思想力量、经久不衰的语言魅力深深打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有着显著的特点。
       第一,所有名著都经受了时间的淘漉和历史的筛选,都是历久不衰的畅销书。这些书流传了短则几十年,长则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例子举不胜举。外国的如《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我国的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从它们诞生起直至今日,都是畅销书。而不像某些所谓的畅销书,仅畅销几年就悄无声息,无人问津,独占鳌头没几天即被读者淡忘,被淘汰出局!
      第二,这些名著都有广泛的读者群体,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名著不是写给专家或教授读的专业书籍,它的内容对社会各层次的读者都有极大的吸引力。如《安徒生童话》、《鲁滨逊漂流记》这些书,不仅儿童爱不释手,成年人也乐意品读欣赏。中国俗话虽有“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说法,但是这两部古典名著却拥有老中青各年龄段的大量读者,见仁见智,各取所需,都从中获益匪浅。    
       第三,这些名著都有极强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魅力无穷,经得住三番五次阅读。有些名著,泛泛浏览一遍,不会有所收获。如《红楼梦》,书中涉及社会生活知识异常丰富,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哲学、美学、园林建筑、宫室器物、花鸟虫鱼、星象医卜,几乎无所不包,简直是小型“百科全书”。我国有些“红学家”穷毕生精力在研究它,可见其内容的博大精深。在这个意义上说,名著都像蕴藏丰富的矿山,每开掘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有位作家说,莎士比亚就是一所大学,这话毫不夸张。若去研究莎翁著作,仅从语言角度看,你就会被他熟练自如地掌握语言的技巧所折服,他拥有的丰富的词汇会让你大吃一惊!
        最后,这些名著的思想倾向健康,能鼓舞人昂扬奋发、积极向上。这些名著的大主题,都是在歌颂人性的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在探索或表达人类对真理、正义、爱情、理想的不懈追求。唯其如此,这些名著已经不属于作者和他的国家,已经超越了国界、种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如莎士比亚、歌德、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即属于全世界。也正是这个原因,所有的名著都不会受政治思潮或时代风尚的影响,它们永远闪耀着光芒!
        正是基于以上特点,我们才强调要读名著。名著是我们一生都要面对的文化课题,是我们人生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吸取的文化营养。我们每个人不仅小学要读,中学要读,大学要读,走向社会还是要读,名著可以说是我们一生的文化伴侣。酒是陈的好,书是名著好。不读名著就像吃了一辈子饭,却没有吃过精美大餐一样,令人遗憾。余秋雨说:“一个人的人生应该找一些名著来垫底。”另一位外国作家则干脆把没读过名著的人比喻为“精神上的残疾人”。这都说明阅读名著在我们精神成长中的重要性。  
         对于青少年而言,大量阅读文学名著,是行之有效的阅读行为。文学名著凭借超拔的构思、动人的故事、隽永的语言,实现了文学大家对自然与人类社会不凡的理解和想像。浸润其中,会让你成为一个对事物有通达理解的人,一个个性健康、感情充沛、志趣高尚的人。直言之,读名著对你的智商与情商都有莫大的好处。当然,对于我们广大学生来说,还有增强写作能力和适应应试教育的需要。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怎样去读经典名著呢?
读文学作品,特别是读名著,还要有正确的方法。那种“一主题二分段三写作特点”式的机械、冷漠的传统阅读方法,是永远也进入不了文学世界的。要用“心”去读,即主体投入地感性地阅读: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遇、真实的欢乐与痛苦,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发展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也许你读完作品,只有一些朦胧的感觉、若隐若现的人物身影,只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的涌动、思绪的感悟,或者某种想象、创造的冲动,尽管你不能(其实也不必要)作出作品主题呀、结构呀、写作技巧呀……的明确分析,其实你已经“进入”了文学的世界,这样的“第一(原初)感觉、感悟、涌动、冲动”是最可贵与最重要的,它是文学阅读(欣赏)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以后的文学分析的基础。
        文学作品,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因此,文学阅读的另一个重点,应是对作品语言的感悟。真正的文学大师笔下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是应该细心地去体味、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的。“语言(说与写)”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言语的背后是人的心灵世界。因此,对语言的敏感和驾御能力,也应是衡量人的精神素质的重要标尺,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变得更美好的不可或缺的方面。 阅读经典名著,就是一种发现与开掘: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与开掘,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与开掘。说到底,这乃是对“人”(他人与自我)的发现与开掘。它的魅力就在这里。因此,他人的示范性分析,无论怎样精彩,都只能启发,而不能代替你自己的阅读。名著的真正魅力要你去发现,通过你的感受、体验、想象而内化为你的精神。一切在于你自己。
       关于阅读名著,文学大师巴金曾写给一个孩子这样一段话:“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说得多么好啊! 读经典名著的意义、目的,以及怎样去读……都在里面了。希望现在的学生多抽时间,常读名著,每次都能够真正走进书中,突破时空的限制,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出入于“人”、“我”之间,“物”、“我’’之间,达到心灵的冥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我相信,只要大家坚持读下去,日积月累地潜移默化,一定会像巴金老人说的那样,“变得更好”了。
        让经典陪伴我们左右,让名著伴随我们成长! 

编辑:峤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