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需要“怀疑精神”
2017-04-25 10:02:27   来源:   点击:

 

中小学教学需要“怀疑精神”

2015年01月13日 08:52:21访问量:257
 
 

 

“怀疑一切,察其所由”。这是伦敦经济学院院长霍华德·戴维斯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反复强调的“怀疑精神”,只有8000人的伦敦经济学院曾培养出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关于“怀疑精神”激发了中外校长们对高等教育思想的争论,中国大学校长对“怀疑一切”本身产生了“怀疑”。

“怀疑精神”实质上就是一种敢于冒险、勇于探索的行为,是人类最可贵的品质,只有首先对先入之见持怀疑态度才能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也许怀疑的本身是错误的,但至少这种错误可以留给自己更多的思考,可以在失误中开辟更多具有创造型的思路。

认知永远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怀疑精神正是深刻而持续不断的创造型个性品质和创造型思维品质的完美体现。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大学校长的“怀疑”应该是一种探究性的精神,尽管校长们的怀疑多有“固执”的成分,但至少他们在新型的教学理念面前学会了独立思考,值得欣慰。

长期以来,在教师的心中有一个“标准答案”情结,这种情结就像一把又硬又长的标尺丈量和控制着本来就不十分宽敞的课堂。我们知道,一个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一件事情的发展也不一定只有一种结果,而且具有多种可能性。然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一种压抑的甚至窒息的氛围里,从老师的脸色和教杆上寻找那个已经被凝固的答案,学生很机械地、毫无表情地学会了以本为本,唯书是从。这样的课堂是僵硬、憋闷甚至是恐惧的,它拒绝错误,抛弃尊重与宽容,没有一点民主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影子,教学不再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而是一潭冰冷、腐臭、隐晦的死水。

西方谚语说得好:“一张拉得长长的脸可以熏黑任何一片晴朗的天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管理缺陷是严格有余而宽容不足,对学生思想行为的限定有余而给予的选择自由不足。因此,教师与学生,与其说是表现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不如说是控制者与被控制者的关系。毫无疑问,缺乏宽容精神的学校教育对学生来说注定是一个悲剧,这样的教育很容易成为个体生命活动与探索意识的杀手和噩梦。当我们考虑到,教育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思维习惯,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创设一个宽容的环境,而只有宽容这一最人性、最智慧、最温暖的评价方式,才能使所有孩子体会到心理上的安全和自由。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错误永远是与强迫性的知识灌输、残酷的题海战术背道而驰的,错误成了愚蠢甚至是丑陋,错误必然会吸引更多的斥责和批评,错误将课堂中的学生推向了无地自容的境地。华罗庚说过:“天下只有哑巴没有说过错话,天下只有白痴没有想错过问题,天下没有数学家没算错过题。”由此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错误都是正常的,教师面对学生的差错所持有的态度,足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要从发展的角度去认识这些错误的价值,要允许、认同、接纳学生的错误。

正确可能是一种察言观色的模仿,而错误绝对是一种真实的创新。天然的好奇心和大胆尝试的创新精神是创造性的动力,教育体系必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个性,惟有个性能力旺盛的社会,才能富于生机、活力、创造性和革新精神。

探求没有歧视,错误永远是美丽的。

编辑:峤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