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和谐”走进课堂
2017-04-25 10:11:00   来源:   点击:

 

让“和谐”走进课堂

2015年01月28日 08:58:06访问量:173
 
 

 

 构建“和谐课堂”,这是新课改对每一个教师的要求。有了“和谐课堂”,学生就会产生对知识的兴趣,就会将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就会逐步地明是非、懂道理、守纪律。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呢? 
首先,以情感人,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有的,二者要有机地和谐统一。要恰当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共同营造充满生活气息的和谐课堂。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态度的和蔼,是和谐课堂的基本环境,要使学生养成敢于提问题、勇于探索、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师认真计划,学生长期的积淀才能形成。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课堂学习生活的营造需要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投入。据发现,教师的热情与学生的成就相关,从课堂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知道,热情对于学生学习很重要。学生喜欢上课幽默生动的老师,他们会在老师的面部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言、手势,以及整体的动作的感染下进行愉快地学习活动。所以老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向学生传达对课堂的热爱,这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一场无声对话。长期下来就会形成一种默契,一种充满情感的文化生活课堂。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就会乐于上课。 
《落叶》一文,有这么一段课堂实录: 
师:(胸口粘一页枫叶)我是谁? 
生:你是秋姑娘! 
师:你是谁? 
生:我是小鱼(蚂蚁、燕子……)。 
师:你来干什么? 
生:(爬状;走到前面)我要把你当作伞! 
教师抛出一个个问题后,没有被动地等待与观望,而是把微笑带到学生中间,把信心带给每一个学生。她倾听,给学生赞许的目光;她辨析,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品读课文时,学生喜欢哪一个就读哪一段。学生们主动去感知,教学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师生情感交汇,共同烘托出了课堂的和谐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和谐的教育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与人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 
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生关系融洽的前提。有人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教师只有真诚地爱着学生,真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校园里健康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自身应该做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身为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彼此用心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当一个学生遇到困难时,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给脆弱的心灵以温暖的慰藉,给平凡的日子以真切的感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对老师冷漠、抵触的学生自然不会学习得很好。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励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这其中,鼓励性评价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注意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深入探究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任何回答,教师都应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的甚至错误的回答,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的也要积极肯定;即便是一时答不出来,也应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切忌冷嘲热讽。总之,要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有希望,有信心,教与学的和谐的氛围也就自然产生了。 
在某种意义上,孩子的自信心、进取的锐气、开朗的性格、坚毅的信念,是由父母和教师采取了鼓励、表扬的评价准则和宽容的教育方式所形成的。而这种教育方式和评价准则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一代甚至几代人的风貌。每个学生都渴望取得好成绩,渴望受到教师的赏识和同伴的认可。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少赞赏很大程度上会引起失败感,教师的称赞有助于学生自觉克服缺点,学生会尽力和教师的评价保持一致。久而久之,教师的赞赏和肯定就具有真实的意义,它既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使情感共融、心理相通,又很自然地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民主、平等、融洽的情感氛围。 
其次,以理服人,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不和谐”的声音和“不和谐”的行为,在课堂上难免会出现。漫不经心地听老师讲课解题,交头接耳地相互讲话,偷偷摸摸地传递纸条,甚至不配合老师的教学,与老师唱反调……这些陋习在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如何认识和应对这些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理解学生,要转变传统观念,了解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当今社会与新时代的特点,进行“角色变换”、“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去看问题。其次,人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善于洞察学生刹那间闪现出来的、动人的思想火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放大他们的优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变“不利”为“有利”,变“不和谐”为“和谐”。再次,教师要牢牢地、准确地把握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宗旨,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根本立场出发,对优等生倍加爱护与关心,对后进生亦不弃不离,更不能辱骂或体罚学生,切忌讽刺挖苦,处理问题要公平公正,不因为学业成绩有差异而有不同的处理结果,做到以理服人,一视同仁。 
能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师自身的素质是不容忽视的。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俗话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践充分证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谐了,教师的行动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知识成为学生探索追求知识的磁铁,这样的和谐师生关系,就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多维高效率的有力保障。老师们,让我们多一份宽容,多一份信任,多一份鼓励,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快乐,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健康成长。 
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真正实现这个目标,任重道远,让我们为此不懈地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