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 > 正文

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7-04-24 08:58:24   来源:   点击:

 

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4年04月16日 09:54:09访问量:323次
 
 
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挥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然而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经济转轨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原因使部分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威胁。另一方面,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更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应付未来社会的新问题和新事件。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的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
一、中学生学习心理知识的重要性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健康教育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会有较大的提高。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中学生克服消极心理,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中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在这一渐进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中学生的心理准备是不足的,心理调整能力是不强的。让中学生认识并接受自己的心理变化,把握好自己的心理活动规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增强自我把握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中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提供帮助,促使中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调动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帮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依照学习活动的心理规律,对中学生进行学习科学的指导,对学习潜能进行合理的开发。学生掌握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就可以创造性地学习,纠正学习偏差,提高学习成效。
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在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为了将来,中学生应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
二、在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
1、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教师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中去,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优化学习的外部因素,创设积极课堂心理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鼓励学生学习成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努力取得最佳成绩。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优化学习的内部因素,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如在英语教学中,积极创设具体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生动的语言情境中产生说的动机和兴趣,提高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鼓励学生敢于开口,克服胆怯。另外,还鼓励学生模仿课文角色进行对话和表演,让学生表现自我,使他们发现和确证自己的价值和能力,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从而消除自卑感,提升自尊感。
2、在教学中把握适中的难度和速度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学难度过高,学生虽竭尽努力,但学习所得甚少,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便会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弃而不学;如果速度过快,就会导致学生在知识掌握上浮而不牢。所以教师必须控制教学教程中难度和速度,使学生的学习既有难度,又有分寸。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有助于学习的顺向迁移。
3、重视情感教学,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
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都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某些学生由于喜欢某个老师而喜欢学这个老师教的课,也由于不喜欢某个老师而不喜欢他教的那门课。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因此,对学生要信任不要歧视,要关心,不要冷漠,尤其是对那些成绩差的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更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励、鼓舞、唤醒他们的学习动机,给予他们以成功与欢乐的体验。另一方面,由于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大、焦虑、依赖、畏惧、厌学等心理问题比较严重。针对这些情况,更需要我们教师从多方位去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和他们交朋友,给他们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从师生感情中吸取向上的力量,从而克服学习和生活的困难,增强自信心,使学生形成一个努力学习,热爱生活的心理环境。
4、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勇于克服学习困难
爱迪生说:“伟大人物的明显标记,就是他的坚强意志。”一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刚强的品格等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培养这些心理素质,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问题的设置,可以难易结合,在解决难题时,引导学生克服困难,探讨走出困境的途径,使学生看到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有信心,有毅力 ,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学生具有坚强意志品质,将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勇于探索,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造就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编辑:峤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