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 > 正文

如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2017-04-24 09:26:34   来源:   点击:

 

如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2014年05月12日 14:26:13访问量:920
 
 

如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一、课堂管理

1、教师必须努力保持自己良好的心理状态。 
    教师们不管承载了多重的负荷,仍绝不能忘记学生是无辜的,在工作中,一定要摒弃个人的恶劣情绪,一如既往地对学生负责,耐心、热情地帮助学生;要善于自控,不将自己的情绪带给学生。对学生要充满信任,充满期待。用自己良好的心理去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2、做学生的知心人,深入细致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 
    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有责任通过观察、谈话 、问卷等方法,多方了解学生。主动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知识,多理解学生。未成年人是社会的财富,每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都要尽自己最大可能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3、在学习上因材施教,分层要求。 
    不同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学习习惯不同,意志品质不同,学习效果不同。教师不能以一把尺子去衡量,而应对各类学生都予以鼓励,少批评。“在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学会的是宽容;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学会的只能是批评。”作为教师,我们都会碰到反应能力确实比较弱的学生,因为学习差,他们完全丧失信心。若教师还是因为他与其他同学的差异而去批评他,势必让他的内心更加封闭,对学习则表现出恐惧,逃避。有心的教师总是想办法帮助他,给他最简单的问题回答,给他最容易的题去做,一点一点地去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一点一点地让学生打开心扉。

    4、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现在的学生,已越来越多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是被长辈宠着,进了中学连地板都还扫不干净。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受不了,耍态度,哭鼻子。有些学生因为家境贫寒,时时感到矮人一截;有的学生由于父母离异,便封闭了自己。加强学生的耐挫力的培养,极有必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确对待教师和同学的意见;分析学生受挫折的原因,培养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多开展社会实践;加强集体教育和榜样教育;从种种小事中去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因为怕发生意外事故,许多学校采取了“一动不如一静”的消极态度,取消了一切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须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小树难以成栋梁之材。 
    5、教育学生认清自己的角色,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告诉学生:在家中,你是父母的孩子;在学校,你是老师的学生,是同龄人的同学。不要把家里惯出的毛病带到学校。有的学生在受老师批评时赌气,哭鼻子,这也就是没认清自己在校的角色,以为可以像在父母面前一样撒娇。在与同学相处时,总是不肯谦让,傲慢无礼。这样的孩子势必不受同学欢迎。要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二、家庭教育 
    1.教育家长不要溺爱孩子也不要粗暴对待孩子。

    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们认为:“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家长对孩子的爱常常是不理智的,教师可以委婉地告诫家长,过度的爱只会害了孩子,使孩子养成惟我独尊的不良心理。而另一方面,粗暴地对待孩子,同样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徐力事件的教训要吸取。教师有义务指导家长严爱相济地去教育孩子,不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为社会担负起一份教育合格接班人的责任。

    2.教育家长转变观念,要有正确的成才观。

    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培养,但是由于遗传、兴趣等原因,到了中学的孩子,已有明显的定势。家长若一味地抱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旧观念,非但抹杀了孩子的个人兴趣,也同样使孩子心灵受到了创伤。教育家长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个性自由,相信“行行出状元”。家长要尽到引导之责,而绝不越俎代疱。 
    3.教育家长对孩子也要多鼓劲,少批评。  

    教育家长多注意孩子的心理,别把孩子推向自己的对立面,多鼓劲,少批评,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4.取得家长的理解、配合,共同加强对孩子的耐挫力的培养。 
    学生在家一直倍受呵护,又因教师忌惮于家长动辄告状,不敢开展实践活动,在校也不能得到锻炼,这样因噎废食的结果,便是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四体不勤,不能经受一点挫折。而日本对孩子的野外生活能力时时进行训练,遇到意外,家长“耸耸肩回答:‘自然灾害呀!’”他们对于我们的家长告老师的现象很不理解。作为教育者,我们可以与家长沟通,教育家长别把孩子束缚住了,应加强对孩子耐挫力的培养。在家多让孩子从事家务劳动,对学校组织的活动能予以支持。

编辑:峤钟